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第七章 人 物

2017-2-7 12: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4| 评论: 0

摘要: 第七章 人 物   琴江自然、社会、历史、教育诸般独特条件,使她孕育出大批优秀人才。勋业卓著名震中外者代不乏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清嘉庆以后,科举中式进士2名、文武举人105名、秀才289名。其中文官居五 ...
第七章 人 物
  琴江自然、社会、历史、教育诸般独特条件,使她孕育出大批优秀人才。勋业卓著名震中外者代不乏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清嘉庆以后,科举中式进士2名、文武举人105名、秀才289名。其中文官居五城监察
御史、内阁中书、翰林编修至四品道、府、州、同知、通判廿人,七品县令卅人;武官居军机记名、兵备道、
协领、佐领、总镇、把总,三四品顶戴廿人。
  清末废科举后,就读京师大学堂(北大)2人,清华、北师大、燕京、滬江、复旦、协大、福建农学院、
福州英华书院廿余人,马尾船政学堂、保定军校、黄埔学校21人;赴美、英、日、德深造十余人。50年代以后,
获博士、硕士学位25人,有本科生、大专生112人(其中大陆本科79人、大专17人,台湾本科13人、大专3人);
获中高级职称者数以百计。
第一节 人物传
赖 安(生卒不详)
  赖安,字阔江。嘉庆二十四年(1819)已卯科举人,道光丙戌大挑列一等,一代河臣。他奉旨签发东河
(黄河东段),东河河帅严并一见,即目为大器,委以重任。曾任东河河道总督的林则徐与其议兴利除弊事,
也称赞其“此治世才也!”赖安志在河防,治河二十余年,备尽勤劳,精细过人,慈断非常,且不避险情,奋勇
直上。河帅栗恭勤尤为倚重,飞章保奏,由正八品(县丞衔)历升至正五品的上南河同知。赖安在修堤治河时,
主张“以民为本”,险情发生时,他冒险赶赴险地,组织堵口,在堤上设置粥棚,广施药饵,送医避疫,以安民
心。民众列队登堂,歌颂其德。由于他的劳绩,经河帅钟祥奏请奖励,奉旨赏戴蓝翎加四级。因积劳成疾而申
请解职,又被慰留并赏加运同衔。终于一病不起,以身殉职,殁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七。
黄禹门(生卒不详)
  黄禹门,水师旗营佐领,有才干,处事深谋远虑。清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经福州将
军保奏,委为福州驻防军统领,率军驻扎闽安,严阵以待,防御英国舰队入寇。他谨严治军,刚柔兼济,与士卒
同甘共苦,风餐露宿,风雨无阻,不分昼夜,巡视各哨,全军“无不乐为尽力”。每日远遣斥侯,密切监察敌情,
各营属协防,烽火传递不怠。某协台违犯军规,禹门引典重罚,严肃军纪,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当时英军见林则
徐在广州防守严密,转攻厦门。时任闽浙总督的邓廷祯率军击退英军。英军北上寻隙,转至闽江口,见我戒备森
严,转而北犯定海,福建因此免遭战火涂炭。
黄恩录(生卒不详)
  黄恩录,字彝卿。清光绪十年(1884)甲申马江之役,黄恩录调任捷字营(又称凯字营)统带,随福州将军
穆图善驻守长门下塘寨。时钦差张佩纶令“不准先行开炮”,黄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穆图善,着部下“有见
敌舰尽力攻击”。无奈清军统帅消极避战,“不允先发”。事后,黄叹曰:“设非张(佩纶)之掣肘、何(璟)之畏
葸,孤拔早已葬骨马江矣”。当法军进攻长门炮台时,黄恩录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旗兵奋勇抗击。战后,以军功
赏戴蓝翎花翎加协领衔。黄恩录善于带兵,且爱兵如子,能与士卒同甘苦,将士赠其“裘带风和”匾,以示官兵关
系融洽。
黄曾源(生卒不祥)
  黄曾源,字石孙,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五城监察御史,后由御史台出守徽、
青、济南等郡。服官十余年,两袖清风,生活简朴,为寒士所不堪。石孙为人耿直,林纾送其出守徽州,有句
云:“石孙不因人之曲而曲之,因人之直而直之。且其事人也,不以生死盛衰易其操,阿谀党顺变其言,诚君子
也。”。辛亥革命后居青州,辞袁世凯征聘,杜门不出,望门投刺者皆拒而不纳。著有《石孙诗稿》一卷。
贾凝禧(生卒不详)
  贾凝禧,字紫庭。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驾驶班第九届毕业,清光绪十二年由福建船政公派赴英国留学,专
习测绘海图、巡海练船兼驾驶铁甲兵船。曾在伦敦各国海军学生试验中考取最优等第一。时与严复齐名,人称
“二妙”。光绪十六年学成归国,在马尾船政学堂任教,引进西方先进科学,“徒口指导,侃侃而谈,如贯珠词,
其旨无不条畅,诸生皆纫佩”。光绪二十八年中式举人,署山东荣城知县。辛亥革命后,任海军部司长,卒于
京。
  贾凝禧为人孝悌仁义,其兄家生活拮据,全靠他一力赡养,亲戚朋友若遇到困难,也都乐意给予救济。
故虽为官多年,死后仍家无余资。
  贾凝禧去世时,黄曾源挽称“是海军将领,作学校教员,短驭惜长材,苦矣卅年心血。孝友对于兄,信
义孚于友,有德悲无命,哀哉七品头衔!”,实是贾一生真实写照。著有《天文》一书,但未刊行。
许建廷(1886—1960)
  许建廷,字衡曾,号筱晴。清光绪癸卯附生,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驾驶班第十六届毕业,留学英国皇家
海军格林威治及鲍特司密夫等军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结业回国,经考核录用,以守备衔补用,曾任
“联鲸”、“湖鹰”舰管带,“靖安”舰舰长。武昌起义后,许建廷率全舰官兵起义,投身革命军,旋又奉命率舰
北伐。民国11年(1922),擢任“海筹”舰长,授上校衔。
  第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企图“武力统一”中国。许建廷领衔联合“永绩”“建康”两舰长及列字艇长,通电
全国,反对武力统一,主张和平统一,率诸舰脱离直系南下。孙中山通电表示肯定,称“凡赞助和平统一者皆
吾友,反对和平统一者皆吾仇”“文当竭其绵薄,相与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战败,
逃到湖北黄州,住在舰上。许奉命率舰前往黄州打算“虏获‘决川’‘浚署’两舰,用‘霸王请客’办法把吴强解来
京”。吴闻讯,连夜“在风雨交作中逃往岳州”。
  民国13年,段祺瑞再度上台,许建廷任第二舰队中将司令。翌年辞去司令职务,改任闽海关监督、特派
福建交涉员。民国23年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民国29年后,历任南京要港司令部司令、军事委员会总务厅参
谋次长、海军部政务次长。1956年受聘为长乐县政协委员。1960年12月病故。
黄挺枢(1908—1995)
  黄挺枢,号启予,1925年毕业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曾任舰长,1936—1939年留学英德。回国后主动申
请参加抗战,出任布雷队长,率队在长江口布雷以阻止日寇沿江西进,得到新四军军长陈毅支持,陈毅曾赠
他左轮手枪、佩剑各一支。解放后出任大连海运学院教授、驾驶系主任、研究生导师,首创中国海商法研究,
多次在“国际海事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获高度评价。晚年被聘为外交部法律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商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海商法》奠基人之一。
李廷迎(1899—1973)
  李廷迎,又名李嘿,学名亮功,别号鹤山,有时题款署“鹤山樵子”。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1899
年12月1日)出生。福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工山水画,笔墨着重神韵,不事模拟,自成一家,书卷之气盎然,
与潘主兰、张虚我并称“天涯三客”。诗亦佳。1973年去世,享年74岁。著有《投溷剩草》十二卷、《鹤山题画
集》八卷、《画学管见》五卷、《墨斋杂著》五卷及《韬晦集》。
蓝开岁(生卒不详)
  蓝开岁,光绪二十二年岁试秀才,后留学日本。民国12年在日应侨领陈嘉庚先生之聘,赴新加坡创办
《南洋商报》,应聘为主笔,撰写社论,笔锋犀利,识见卓越,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卒于新加坡任所。
曹鸿翥(1901—1972)
  曹鸿翥,曾名曹佩荃、曹仙荪。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1919年福建协和大学肄业,1921—1926年
任厦门鼓浪屿会审公堂书记官。1926年起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司令部参议,五省联军、国民革命军第
五军团总指挥部秘书长等职。1928年由于国民党排除异己回闽创建民生实业公司。1930年出任河北省拒毒会
主席,因从事抗日反蒋活动被追杀,避于上海。在沪结识王绍鏊*、黄申芗、张唯一等中共上海地下党人。
1933年参加王绍鏊组织的中共外围组织“中华协社”。为掩护其抗日反蒋活动于1937年转入商界。1944年与
王绍鏊、谢仁冰、冯少山等人组织反蒋团体“二酉社”,每周在曹家开一两次会商讨抗日反蒋民主运动。抗战
期间四次遭日本宪兵逮捕。
  1945年11月30日联名在报上发表“呼吁停止内战…,举行全国性政治协商会议”。同年12月又联名马叙伦
等61人发表“关于制止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克服危机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1945年冬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
进会,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成立。1946年1月2日会员大会选举马叙伦、严景跃、陈己生、
林汉达、郑振铎、曹梁夏、王绍鏊、周建人、曹鸿翥、冯少山、柯灵等11人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为扩大外
围活动据点,1946年在上海设立民本大学(民进会所),曹任董事长,校长周建人,后为王绍鏊,校董有谢
仁冰、林汉达、赵朴初、冯少山等,1946年2月由王绍鏊、黄炎培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上海市支部委员
和第一区分部主任。1946年6月23日中共上海市书记刘晓、刘长胜指定市委人员张执一同志组织领导三百多个
团体10万余群众参加的反内战大会。曹为主席团成员之一。同年上海六十余所院校组成“上海市学生助学联合
会”,主席陈震中,曹为六名顾问之一。
  曹以经商名义,在张执一同志推动下向中南银行以抵押贷款资金为新四军运送去布匹三千匹和食盐千余担。
1945年解放区需大量布匹而成立的联丰花纱布公司,推曹为董事长(徐雪寒、陈其襄任常务董事,杨志义为经
理)。通过社会关系获得情报,多次暗中通知黑名单中的地下党员逃离上海。
  曹鸿翥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第三届中央理事,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人民代表,
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常委。1950年起任民进上海专职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兼书记处书记。“文化
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2年3月1日病逝。平反后于1979年7月30日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王绍鏊:中央人民政府首任财政部部长、原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
曹维廉(1916—1984)
  曹维廉,早年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到上海大华无线电厂当学徒。后经艰苦自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欧亚航
空公司,从事电讯机务工作。并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聂耳、冼星海组织的“抗日救亡歌咏队”活动。1938年春,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放弃欧亚航空公司高薪待遇,投奔新四军,在新四军通讯部队任机务主任,负
责无线电机务训练班工作。同年4月由张爱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三个弟妹曹维新、曹维
礼、曹维真也先后参加新四军。曹维廉一家四兄妹参军,在军内传为佳话。1939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特意采
访报道其兄妹,宣扬中华儿女的抗日决心。1948年负责筹建华东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上海解放时任上海军管
会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处处长,上海市电器工业局局长,国家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司
司长、副部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等职。
  维廉在机电工业系统工作长达三十余年,对我国机电工业的科技发展、生产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
为“既是通晓工业技术的专家,又是一位谙熟工业经济管理,有较高领导艺术才能的领导者”。1975年,在国际
电工委员会年会理事会上,关于各国投票权的议案辩论激烈,该议案中心意思是把一国一票改为会费加权票。
这只对几个发达国家有利而有损与我国和其他多数国家的利益。他以娴熟的英语作了即席发言,提出各国在国
际电工委员会的影响、威望,不决定于国家穷富,而决定于对电工技术的贡献,给各国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对法国代表团团长说,法国在电工界的声望,是由于法国出了个伟大的电工科学家安培,而不是因法国富有,
并问他是否赞成这个观点,对方连口称是。最后,这项议案被否决,维护了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
正当权益。1978年,一机部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提出机电产品首先采用国际标准的建议。在他积极推动下,
机械工业部动员了千名以上科技人员,历时两年深入调查,终于编印出机械工业归口产品一百三十大类约一千
个小类,五万余品种、七十万个规格的清册三十册,为制定科学工业的科学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他
还亲自调查,执笔撰写呈报党中央的《电器工业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实际上成为我国电器工业发展纲要。
  1982年,维廉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参加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他立场坚定,思想开放,虚怀若
谷,廉洁正派,善于与各方面人士交朋友。在全新的工作面前,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为实现“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辛苦奔波。1984年9月26日,他欣慰地看到《中英关于香港前途联合声明》顺利草签。两天后的9月
28日,终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作而逝世,终年68岁。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曹维廉曾经是亲密的战友,相知较深。1999年9月,《回忆曹维廉同志》一书由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江泽民题写书名并填词《忆维廉同志·调寄一剪梅》,以寄托哀思。词全文如下:
一唱歌声震浦江,曲里烽烟,队伍激昂。长空捷报送前方,转战艰辛,浩气高扬。沐雨梳风为富强,北去南来,
历尽寒霜。思君月夜共明光,千尺桃潭,契谊芬芳。
许如琛(1917—1978)
  女,自幼聪敏过人,爱国心强,早年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清华大学毕业,赴美国明苏达攻读生物
学获硕士学位,任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总理事,1950年响应周恩来总理号召,率领第三批留美中国科学工作
者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曾任全国青联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代表,江苏省第二届至四届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二
至四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九三学社”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病理学会理事,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生理
教研室副主任。对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基础微生物学的科研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病逝,国务院副总理姚依
林等赠送花圈。
王念烈(1919—1980)
  王念烈,民国8年出生。民国31年福州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考进省立农学院,专攻农艺,在校课业精进,品
学兼优,展现其热心负责,组织才智与领导能力。民国33年获农学士学位,入闽省农事试验场工作。曾任台湾
省农业试验所技正10年,后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进修,专习农教,致力于水稻品种改良,改进栽
培技术。返台后从事农业教育,曾任宜兰农校校长,台湾省立桃园示范农校校长、省立冈山农工学校校长。琴
江在台同乡会首任会长。1980年10月,王念烈回大陆探亲旅游,心脏病发作,在北京抢救无效,不幸逝世。论
著有《职业教育与经济成长之关系》、《农业教育指导》、《台湾农业新观念问题》、《赴美研究职业教育心
得报告》、《谈世界农业教育与训练》等数十篇。入编《台湾名人录》。
  
李铭玉(1920—1991)
  李铭玉,原名李宝祥,民国9年生。自幼家贫,民国19年卖入福州协民社闽剧班当学徒,取艺名铭玉。师
从叶开发、陈春轩,先学旦角,后改生行。民国24年满师,适协民社班解散,转入闽剧三赛乐戏班,向张江水
学小生艺术。在《梁天来》第三本剧中饰苏佩之,崭露头角。接着与林芝芳同台配戏,演出《蔺相如》、《窦
氏女》、《珍珠衫》等剧,受到观众赞赏,成为闽剧著名小生。民国28年后,先后在众星合作社、旧赛乐闽剧
班、四赛乐闽剧班担任主演。他形体适中,扮相俊雅,科套台步美观大方,水袖工夫洗练干净,被观众誉为
“风流小生”。
  新中国成立后,铭玉参加福建戏剧研究班学习,积极从事戏改工作。1949年底到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任
主要演员。此后,他与闽剧旦角郭西珠长期合作。1952年任省闽剧实验剧团副团长,主演《钗头凤》获第一
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演员一等奖。1954年主演《荔枝换绛桃》获华东戏曲观摩大会演员一等奖。此后,他先
后在大小四五十个剧目中,饰演各种角色,享有盛名。代表剧目及扮演角色有《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
扇》中的侯朝宗、《钗头凤》中的陆游、《荔枝换绛桃》中的艾金郎、《信陵君》中的信陵君、《荆轲刺秦
王》中的荆轲、《追鱼》中的张珍、《紫玉钗》中的李益、《卧薪尝胆》中的勾践、《春香传》的李梦龙等。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李铭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举止稳重潇洒、典雅大方,唱腔宛转流畅、优美深
远。他与郭西珠同台演出,被人们誉为“明珠碧玉”、“珠联璧合”。
  70年代后,李铭玉在现代戏《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沙家浜》中的刁德一、《江姐》中的甫志高,
均获成功。
  李铭玉196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当选民盟福州市委常委。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国戏
剧家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省剧协理事、福州市政协委员等职。1991年10月逝世,享年71岁。
曹维新(1923—1942)
  曹维新,曹维廉胞弟。民国12年出生。福州英华中学肄业,在校喜欢阅读进步书籍。1938年春,经哥
哥曹维廉介绍投奔新四军,不久入军部教导队学习。翌年结业,分配在军部当军邮员。1940年春加入中国
共产党。期间曾在皖南与兄维廉、姐维礼一起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专访。
  民国30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曹维新所在部队突围未成,被捕关押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发生后
的民国31年6月19日,被杀害于虎山庙旁。临死前坚贞不屈,昂首挺胸,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
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19岁,与蒙难烈士一起埋骨于武夷山“赤石暴动死难烈士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5-6 07:35 , Processed in 0.0189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