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第四章 文化 教育

2017-2-7 12: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9| 评论: 0

摘要: 第四章 文化 教育 第一节 文 化   自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师旗营创设官学兴办教育以后,琴江的文学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黄曾源,著有《石孙诗稿》一卷。民国时,李廷迎著有《投溷 ...
第四章 文化 教育
第一节 文 化
  自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师旗营创设官学兴办教育以后,琴江的文学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清光绪
十六年(1890)进士黄曾源,著有《石孙诗稿》一卷。民国时,李廷迎著有《投溷剩草》十二卷、《墨斋杂
著》五卷和《韬晦集》等。黄曾成著《琴江志》四卷、《琴江续志》三卷,他还曾著有《南游草》,后散佚,
根据记忆重撰成《孤愤集》一卷,附于《琴江志》末帙。女诗人甘婴德,现为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爱好古
典诗词,其作品入选《近五十年环球汉诗精品》、《中华诗人大辞典》及《中国当代诗词家大辞典》,获中
国当代诗词精品二等奖,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书画方面,清光绪年间,乡内有一举人张朝弼(字丕钦)工拳书、指书,间写兰花,萧疏有致,享誉一
方。近现代有李廷迎,工山水画,笔墨归宗神韵,不事模拟,自成一家,书卷之气盎然,与潘主兰、张虚我
三人并称“天涯三客”。其子遁,字育中,号满族老人、省斋老人,自幼酷爱丹青,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中国
画、指画创作。其作品技贯中西,画风细腻,自成一格,尤以指画最具功力,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
曾获雅典娜金奖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手指画展览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光的指
画《吟松图》1995年获全国优秀奖。1996年指画《高山流水觅知音》获全国银奖。1998年其作品参加国际
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家书画大展。
  在戏曲界,出了一位闽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人物李铭玉,国家一级演员。与郭西珠齐名,搭档配生旦,倾
倒过无数戏迷,被誉为“风流小生”。平时,村里每逢庙会、喜庆节日等,也常举行民间戏曲表演等活动。
  广播电视,20世纪70年代,村内购置扩音器、话筒、高音喇叭等设备,开展广播,主要播放宣传文稿、
通知等内容。至80年代末逐渐被淘汰。80年代初期,开始有电视走私入境,村内有人办起营业性的电视播放
点。1985年后,家庭开始购有“福日”牌等电视机。1997年与洋屿村合办闭路电视。2000年与长乐市有线电视
网联网。
第二节 教 育
  清雍正十年(1732)八月,水师旗营在将军行辕两厢设清文书院,由清语外郎董敬存教授满文满语。嘉
庆年间(1796—1820),聘请廪生郑公教授汉文。
  道光年间(1821—1850),左翼佐领黄禹门署协领时,创设官学堂。由官兵俸饷摊扣若干,作为延请讲
席先生的资费。贫寒子弟皆可入学肄业。先后聘闽县萧琼林(号宴臣)、萧奋(号子豫)和本村李紫光、许
汝培、张国俊、张翊(号辅之)、杨新鸿、蔡宗旺等为汉文教席;聘本村祁培麟、贾延禧为满文教席。自此
以后,琴江文风开始兴起,
  同治五年(1866)马尾船政学堂创建至民国2年(1913)前、后学堂分别改为福州制造学校和福州海军
学校(由海军部直接管辖)。期间,三江口水师旗营的子弟大量投身马尾船政学堂,这里成长出1位海军中
将、2位海军少将、7位舰长和一批轮机长、电讯官等中级军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校。赖庚虞、黄典丞禀请将官学改为学校,名曰琴江两等小学堂,
堂长郭策臣,办学经费半由藩库拨款,半由乡绅乐捐。由该学校升学至海陆军及师范铁路各校卒业者有五六
十人。宣统元年(1909),村中绅士捐款将行辕二进新建两层楼房,专门作为教学场所,聘李仲昌为校长。
  辛亥革命后,公衙门被本村杨小团购买开设布局,经乡中数十位热心乡绅多方奔走交涉,由代省长萨镇冰
批示后始赎回,并成立校董会,推选贾述端为董事长。民国6年(1917)正月,禀请政府批准恢复办学,创办
闽侯县第九区私立第一高小国民学校,后又改称琴江小学,聘林家瑞为校长。设儿童班3个,成人班1个,有教
职员3人。经费由地租和乡绅乐捐筹集,一年约小洋720角,但尚不敷一切费用。翌年,校长林家瑞他就,由校
教师檀干祯(永泰人)接任。
  民国17年营前模范村成立,村长黄展云大力倡导乡村教育,鼓励学校努力培养人才。学校聘村中前清举人、
秀才任国文教员,还聘鹤龄英华学校毕业生黄公量任英文教员,授课四年级以上学生。全校10位教员,设6个班,
学生100多人。课程还设有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公民、美术、音乐、手工(劳作)等。课外及周末开展演
讲、歌咏、双簧、话剧、游戏等活动。民国21—28年,林华璇接任校长,林元煊任教导主任,聘本村清举人赖丰
熙、赖勇和留日学生李存恩、李仲玉为国文教员,聘音专毕业生魏良英为音乐、美术教员,后又聘陆军军官出身
的林某任体育教员。在校学生近400人,其中有金峰、潭头、阜山的寄宿生10余人。当时经费由政府按编制拨给,
超编人员薪俸和学校修缮费用等开支,由校董会向社会筹募。学校聘许建廷为董事长。
  民国23年,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长乐县长王伯秋,改琴江小学为长乐县立琴江小学,并亲自题写校
名。校董会邀请乡绅捐款拆建将军行辕大堂,扩建操场,改建学校大门。学校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社会
活动能力,开辟作文园地,开办学生文具商店,还经常利用课余、周末进行书法、体育训练和比赛以及文娱演出。
在县举办少年运动会上,琴江小学获得排球、铅球比赛冠军,撑竿跳、跳高两项目亚军;在县举办小学生国语演
讲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民国26年,改县立琴江小学为长乐县江左里中心小学。民国29年、30年李毅任校长期间,又改名为长乐县洋
筹中心小学。这期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不断在洋屿江面盘旋、扫射,师生每天防空疏散,影响教学。民国30
年4月,日军犯境,长乐沦陷,学校被迫停课。5月,村里由曾留学日本的教员黄士汀以教授日语为名继续办学,
用《三字经》、《千字文》为课本。9月,闽海重光,学校立即复课。民国31—33年,关正英任校长,增设初中班,
改校名为长乐县琴江职业学校,初中部设会计班、工艺班。民国33年10月,长乐再度沦陷,学校操场被日军占用
存放大炮,校舍被毁坏破烂不堪。民国35年春,学校始复课,校长黄公量,设7个班。民国36年9月开学时,洋屿
复办鹤山小学,称营前镇洋屿保第二国民学校。琴江小学称营前镇洋屿保第一国民学校,由贾承炳任校长,设5个
班,教员7人,但政府只拨两人的的经费,其余由校董会筹发。翌年,甘沛霖任校长,但国民党军队的伤兵驻在学
校,使教学陷于半瘫痪状态。民国38年9月4日,长乐县人民政府成立,学校改称长乐县第四区洋屿第一国民学校。
校长甘沛霖遵照县文教科“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指示精神按期开学。
  解放后,琴江小学与洋屿鹤山小学合并,成立洋屿小学。1980年华侨捐资在云门寺下修建一座新小学,完小。
1994年,村内自办一所幼儿园。2000年,村小学有教师数十人,学生三四百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5-6 13:57 , Processed in 0.0238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