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海蚌”与“西施舌”不一样

2017-2-9 10: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6| 评论: 0

摘要: “海蚌”与“西施舌”不一样   近来看到有些文章在“海蚌”后面括注“西施舌”,容易给人误导,长乐人都知道海蚌和西施舌分别为两种贝类生物。   崇祯版《长乐县志·卷四·物产》,分别记有“蚌”与“车蛤”,蚌 ...
“海蚌”与“西施舌”不一样

  近来看到有些文章在“海蚌”后面括注“西施舌”,容易给人误导,长乐人都知道海蚌和西施舌分别为两种
贝类生物。
  崇祯版《长乐县志·卷四·物产》,分别记有“蚌”与“车蛤”,蚌是蚌,“车蛤”才是“西施舌”。“车蛤”注
文为“郡志作沙蛤,一名西施舌”。同治版《长乐县志·卷三·物产》,也分别记述“蚌”与“车蛤”是两种不同
的贝类。“蚌”字亦作蜯,蛣也,形如蛤蜊,壳厚而圆(‘长'为字误,笔者注)。《万历府志》:“蚌头钱,
有珠胎。又有一种曰马刀。”“车蛤,府志作沙蛤,土匙也。壳紫而薄,肉白如乳,形酷类舌,俗名西施舌,
味佳。《榕城随笔》:‘中有小蟹寄居,恃蟹而生,相倚为命,’”《长乐县志》民国版沿袭同治版记述。
  海蚌自古是长乐的特产,亦是驰名中外的名贵海珍品。长乐海蚌产于闽江口淡水暧海流交汇处,特殊
的水质、水温、底质、饵料诸自然条件使所产海蚌别具脆嫩、鲜美的风味;其蚌唇尤为可口,被美誉为“西
施舌”,纯系文学形容,绝非别名西施舌。
  西施舌本名车蛤,又名蛤姑,是另一种贝类生物,因其壳为紫色,且带有二条凹痕,也名“双线血蛤”。
王世懋《闽部疏》云“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出长乐澳中”。
  1985年,经福建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
海蚌资源繁殖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对珍贵特产海蚌实行“保护、增殖和合理采捕”。规定梅花到江田海
域十米等深线以内,面积约七万亩,为海蚌资源保护区;其中石壁、大鹤、沙尾、文武砂、江田五处附近
海域为海蚌增殖区。海蚌采捕标准,最小为体长九厘米。每年公历6月20日至7月20日,保护区严禁采捕海
蚌。保护区内禁止违章作业,禁止使用电、炸、毒等破坏和摧残海蚌资源的捕捞方法。尽管施行严厉的管
理,海蚌资源还是逐年递减。如今,长乐海蚌和西施舌都将成为“世界级”的海珍品了,不能不为世人关切。
  相信随着养殖科技的进步,海蚌和西施舌也能够人工养殖工厂化大批量生产运销世界各地,奉献长乐
人民的爱心。
原载2000年1月30日《长乐报》  高宇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4-27 09:55 , Processed in 0.06371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