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第二章 文物古迹

2017-2-8 0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6| 评论: 0

摘要: 第二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古建筑   紫阳阁 紫阳阁俗称朱子祠,建于宋淳熙初。朱文公因爱三溪山水秀丽,人才辈出,慕名常游此地,勒“溪山第一”,因年久剥脱,今所存乃陈省补书。原阁前一方绰楔,诗云:“但来朱 ...
第二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古建筑
  紫阳阁 紫阳阁俗称朱子祠,建于宋淳熙初。朱文公因爱三溪山水秀丽,人才辈出,慕名常游此地,勒
“溪山第一”,因年久剥脱,今所存乃陈省补书。原阁前一方绰楔,诗云:“但来朱子栖此迟,已是溪山第一
奇。绰楔存亡何必论,登时谁不景行思。”里人进士张一渔与朱文公知交,为便于朱公传学,特建紫阳阁。
宋淳熙间,乡中子弟受业于朱文公,咸受其影响,连第十二进士。前人诗云:“万山飞翠映檐阿,过壁烟岚
湿薜萝,地俯沧溟分沆瀣,阁低霄汉接星河。紫阳过化留遗迹,髦士披风饮太和,不必更论仙佛事,吾儒名
教乐应多。”阁周围有庠生潘世璧“山光潭影”等摩崖石刻。阁旁岩石有墨竹,相传朱文公常泼残墨于竹上,
遂成墨色。
  此阁历来为培育人才之所,民国中被毁,明兵部侍郎陈省于阁前立有“钟秀毓英”石牌坊。为继承祖国传
统文化、弘扬宋代理学宗师遗风,三溪文化村应群众要求,经省政府文化厅批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村民
热心资助,潘心城副省长十分关心,多次亲临指导,按古建筑设计以土木结构,其面积比旧址扩大三分之一,
自2000年3月动工至2001年10月紫阳阁主体竣工。阁内建有书香轩1座,铺上200米长通道使屏、柏两山相连,
利用通水天渠石砌城垛,盖城楼新增一座古城堡,还把残石刻百家姓一套,临溪作一清泉公园,供人游览观赏。
  朝元观 朝元观又叫三台庵,宋绍圣间建。观之名称,因朝向为水之源头,取易经“元”字之训诂,为始为
大,万物始生之义。历年久远,屡损屡葺。观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昌阁等建筑仍保护完好。明
兵部侍郎陈省幼年读书于此,万历甲午上元,陈省题赞朝元观诗:“三溪汇合水云联,乘兴御风访列仙。故土
尽容舒览眺,此身兼已属林泉。灵潭俯瞰蛟龙卧,高阁危凭豸石悬。万户弦歌真佛国,更于何处学逃禅。”后
又游朝元观诗:“仙人绛节昔朝天,观号朝元驻列仙。读史诸公分太乙,科名先后故蝉联。”陈世衢步朝元观
诗:“突兀仙山汉表来,朝元宫里恍蓬莱。洞门上吸金茎露,潭影中浮玉屑怀。祀奉紫阳宗一贯,赋成白雪纪
三台。吾儒自古真修术,总把乾坤在手回。”陈琛读于朝元观同潘亨山作:“读书何处不徘徊,况复名山足素怀。
沉静晓窗来好友,瞻依道范肃高台。云封古洞钟声渺,绿满空阶淑气回。四顾风光天地别,陶然长啸动三台。
”朝元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观旁新建一座古香古色三层禅房及屏山亭、思祖亭,近来新刻一樽高7米、宽5
米,由整块大崖石刻成的弥勒佛,使千年古刹更加壮观,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朝元观纵深300米处叫魁山里,遵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建议,依国家图书馆中收藏的五百罗汉像刻于山头
上,还有旅美华人谢心坦出资在9米高大崖刻如来佛一樽。
  天龙井 天龙井位于屏山顶。屏山时常云雾荡漾,势若“天龙”携群山奔向大海。群峦连绵之中,屏山山
顶兀然平旷,中一大石,自然浑成一圆井,陈省勒书“天龙井”。相传井无底,时有蛟龙在此戏水。又传,有
一小牛井旁吸水,不慎跌入,多日后牛尸由东山村海边(文武砂)浮出,于是朝元观法师用铁棒蔽之,以防
人畜坠入。天龙井是古人祷龙神、禳旱祈雨场所。清知县戴永朴,曾到天龙井祈雨,有记:“乙丑(1745年)
初秋,雨泽愆期,虽两熟者早稻已登,而晚禾播植尚未过半,番薯望雨甚急。余承之此土,目击秋阳之烈,
待泽之殷,蒿目焦心,寝食俱废。…或有告余曰:‘八都三溪山天龙井,为古名胜灵显异常。’余与僚寀谋,壬
辰昧爽,涓诚而往。余辈拜祷于上,巫者甫焚牒,随见黑云一片起于山顶,遮蔽烈日,洒雨数点,着人衣袂;
比及取水下山,骤雨一阵若送行者。当时童叟吏民不下千人,咸额手欢笑,叹为神奇。及归途过城东五里北山
上,已见着石之巅油然云起。到坛安位,官僚、绅士、耆老礼拜甫毕,云即四合,申刻小雨,历酉戌亥子,甘
霖叠沛约半尺许,余秉烛听雨,喜而不寐。由是槁者以苏,坼者以润,已植者勃然而兴,未播得及时补种。雨
珠雨玉,皆邀龙神之赐。是则龙之灵应,而实长民之大幸。”清邑令、后升福州知府张学举,因祈雨获应,亦以
《贺雨》纪其事:戊辰(1748年),春夏继旱,祷于三溪天龙井,焚牒下山即作雨势,归舆尽濡。并有《三溪
道中》为长民幸神贶云:“山抱平洋水绕田,晚禾初刈薄寒天;丰年有象吾能绘,一带村场万灶烟。霜后山容不
带岚,丹枫如火映黄柑;曾于赤日祈甘洌,未得无情过石潭。”
  随着年代推移,岩石变化,今天龙井井径仅一米左右。现已辟石径平缓直上,游人纷至,不仅可欣赏龙井
神韵,而且居高临下,凭眺远望,观赏漫无边际、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令人陶醉,若是日出时分,景色尤为
壮观。无怪乎“游人来三溪,必登天龙井”。
  为便于上山,用石条铺成龙井路、龙灵路和心宁山道,山上建有观海看日亭和望月亭,还有舞池、休闲场
所,周围还有华国锋、田纪云、袁启彤、何少川等题刻。
  植柱庙 植柱庙又名显应庙,坐落于屏山脚下。明弘治《长乐县志》载:“植柱庙在县治南八都,唐开元
中,渔人林生渔于潭,有木逆流而上,心异之,取而置诸石室中,望之若植柱然,因名石室为植柱庙。侧有潭,
洪氏女汲水潭中,见有若银卮浮于水面,女褰裳探之,卮渐远而水益深,遂为蛟所吞。洪氏妪诉于神(植柱),
俄而震雷破潭石(故称破石潭),刳蛟于水滨,获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泣,虚其居为庙,遂刻所取木为像祀焉。
宋景祐中,县尉王巽以祷雨获应,倡里人面魁山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据《福建金石志》记载,
《魁山显应庙碑记》乃宋嘉定间真德秀所书。1940年此庙毁于日寇飞机轰炸,只存前座覆道亭。现在旅美华人
倡导下,村民集资重新修建,亦以纪念抗日。
  当阳寺与瑞峰禅院遗址 当阳寺在三溪柏山上,唐咸通六年创建,与长邑祝圣道场大名刹齐名。宋初建的
瑞峰禅院和南观音寺也在其旁,一朝东,一向南,谓“贰寺壹峰巅”,是七、八两都之胜景。俯瞰长溪久矣,云
窝盘郁,仰凭列嶂,悠然奇石峥嵘,时而山月雷音,缭绕东西殿阁,况复鳌石、豸角,依稀几案画图,面峙天
龙井与紫阳阁,临鼎水,近才翁题刻,旁有宋驸马林舍人继室墓。其地为登山观海极好去处,历来不少名人留
下题刻。有明林慈诗:鸟道缘空碧,龙宫入翠微。逢师持钵日,恰我到山时。萝径千林满,凤泉百道飞。何年
至城邑?惜别欲留衣。
  宋进士林浩诗: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岫列天边嶂,泉鸣涧底琴。高人不
游此,应负爱山心。今寺废,然留存寺门、大石柱、石槽、古井、石狮等遗物,足见其规模之大且具有文物价
值。
  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林伯起、陈宗器、林君然、潘孟阳、胡子正游三溪柏山瑞峰院当阳精舍,观
海赋诗,邑令王企作陪留题。
  千年古庙鹫岭祠 鹫岭祠又叫首庙,在三溪风光秀丽的“鹫峰”上,宋进士营田陈氏九世陈景杰创建。供奉
土谷神,求签威灵,香客不绝。庙周奇峰怪石,群山环抱,有“五蛇聚会”、“五亭增辉”之说,是旅游好地方。
  三奇坟 三溪天龙井后一片叠峰成群大崖石中,有观音三姐妹、鸡角磹、七柱厝等景观。其间有三座坟墓
成三角形,此为三个奇人所造。说的是清咸丰年间,一年元宵佳节,乡人举办“平安迎神”活动,三个奇人参于
执事(请香)。一个是福州新城禅寺住持释通华法师(当时在三溪朝元观作客),此师手指甲长一尺有余。一
个是乡耆陈维春,头发拖地,有六尺之长;一个是乡贤潘孝郁,须长过膝,四尺有二,虽七十余岁然年纪居小。
三人相处友好,各造一座坟墓毗邻,死后再续前缘。其墓完好,留给后人传作佳话。
第二节 摩崖石刻
  钓鳌石与苏才翁题刻 紫阳阁对岸,溪山秀丽、风景优美的柏山上,有两块巨石相偎重叠,此乃钓鳌石,
后上者刻楷书“钓鳌”二字,字宽80厘米,前下者篆书刻“庆历丁亥秋,飓风起,余陟是山颠,观海波也,才翁
题”二十字,字宽40厘米。旁有小款楷书:“瑞峰院住持王显昙刊。”其石侧一石楣刻篆书《游惨村山》五律二
首。其一为张徽题:“未穷双佛刹,先到一渔家。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应是
佳公子,竹间曾煮茶。”其二为蒋之奇作:“贰寺壹峰顶,巉岩石作门。飓风掀涨海,漂滷灌低原。班驳窥虫篆,
钩辀听鸟言。人家溪两岸,遥望似桃源。”末行篆书“熙宁辛亥秋九月晦县令萧竑立”。
  “钓鳌”二字年代无可考,鳌乃海中巨物,传能鼓浪扬波,常为人害。唐张友正《钓鳌赋》有“曾移十步之
余,已淹五山之所,血吞鲸田之草,波滔鲸人之室。”过去那里海啸为患,人多认为是巨鳌作怪,是石勒“钓
鳌”以冀制服。从蒋诗“飓风掀涨海,漂滷灌低原”可见三溪村一带原来靠海,田园房舍,常被海滷淹没,群众
深受其害,所以乡村才有惨村(今感恩村)之名。钓鳌附近有唐代古刹当阳寺、瑞峰院、南观音寺三座大禅
寺遗址和崖刻。
  苏才翁,名舜元,字子翁、叔才,又号才翁,宋铜山(江苏省)人,历官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
时任福建观察使。张徽,字伯常,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官至朝议大夫,上柱国致仕,熙宁间任福州知
州兼转运使。蒋之奇,字颖叔,宜兴人,时任福建转运判官。苏、张、蒋三人篆法笔力遒劲,此类碑刻传世
极少,且刻艺之高,可与花果山郁林观的宋篆石刻相媲美,是研究宋篆的珍贵资料。
  九仙洞崖刻 九仙洞在三溪朝元观后侧,以大岩石天然成窟,巨石覆盖,又称“一片瓦”。洞内供奉九仙
君,香火鼎旺,善男信女在此祈梦,占卜凶吉,多有灵验。明进士、长乐知县卢龙云在洞门题有五绝二首:
“闻道鲤湖胜,仙都自彼开。似怜幽绝处,亦向此中来。”“浮生俱是梦,但未与仙同。若遇求仙者,凭将觉
路通。”
  “东壁”题刻 东壁精舍,在三溪南潘后,舍旁独突一石,高两米有余,楷书“东壁”二字,笔力遒劲,刻艺
高超。此乃潘氏四世宋国子博士、工部侍郎、中丞潘吉甫,为念先祖入迁以来世代为官(曾祖父潘肇为唐金部
郎中,祖父潘季翱为唐进士太子司议郎,父潘仁杲为宋中丞)并勉励后世读书希贤,特建报先祠和东壁精舍。
其子潘循、潘衢牢记家训,刻苦攻读,于大中祥符元年兄弟同登姚晔榜进士,美名“二难进士”。
  宋崖刻 有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林伯起、陈宗器、林君然、潘孟阳、胡子正游三溪柏山瑞峰院当阳
精舍,观海赋诗,邑令王企作陪留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4-25 18:26 , Processed in 0.0850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