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福州港起落

2017-2-3 11: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2| 评论: 0

摘要: 福州港起落 (一) 最早的福州港“东冶港”,指“福山下良港”。大体是今长乐福山(董奉山)之 南的松下港、福山之西的长乐马江(太平港)、福山之东的福船洋、泮冶(谐音 “野”)将军山下龙湖。 《后汉书》载东汉 ...
福州港起落

(一)
最早的福州港“东冶港”,指“福山下良港”。大体是今长乐福山(董奉山)之
南的松下港、福山之西的长乐马江(太平港)、福山之东的福船洋、泮冶(谐音
“野”)将军山下龙湖。
《后汉书》载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郑弘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趾七郡贡献
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险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爽
通,至今遂为常路”。这说明,此前五岭之地贡品物资,北运都是走水路,先集
中东冶港,再由东冶港泛海而上转运到洛阳等中原地区。因为“风波险阻,沉溺
相系”,郑弘奏准开通陆路,改经湖南衡阳北上洛阳。从此东冶港少了这部分吞
吐量。所谓东冶港即福州港,指福山(长乐董奉山)之东的浅海“福船洋”和福
山之西的长乐马江吴航港(马头埠)。马头埠与浮峰山(光禄八墩)之间是天然
避风良港,就是明代郑和远航母港太平港。直至600年前还是闽江主航道。东冶港
泊位在长乐马江太平港水域(包括龙湖)、福船洋水域。
福船洋泊位即在今长乐中部平原,原是近海,后逐渐淤积成陆。今之鹤上“上江
头”,古县港尾、青山前王潭头山、三溪娘妈宫前,都曾是福船洋的优良泊位。
董奉山系蜿蜒最南端濒海处的松下港至今仍是天然深水良港。
(二)
闽国时期(自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授王潮为福建观察使,至943年闽国被南唐所
灭),促成福州港第二次繁荣的人就是王审知(860-925)。王审知治闽重要政绩
之一,就是开辟“甘棠港”(即福州港)。王审知守藩二十九载,其根据地在长
乐,有赖向钱氏“乞土”借地,王潮部队得以驻足长乐。为了满足军需,王审知
采纳张睦等人建议,招徕东南亚商贾前来贸易,抽取商船税润,但碍于“海上黄
岐,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
棠港”【注1】。这里把凿通黄岐澳【注2】的功绩神化了;实际就是长乐福州里
人张睦率领军民破除黄岐门口二澳的暗礁,扫通航道,向西直指炉峰山(在金峰
)良港,汇通长乐北乡陈塘港水道,航道雅称甘棠港。
这样,甘棠港、新宁港(福船洋)、吴航港(长乐马头江马头埠)、文石港、松
下港就构成这一时期的福州港。
王审知时代的福州港,其海运功能已远远超过两汉时代。运力辐射交趾七郡、琉
球、高丽、倭国、印尼、天竺(印度)、安南、赤土(马来西亚)、新加坡。所
以说,晚唐五代是福州港第二次兴盛时代。到了宋元两代,闽南泉州港(长乐人
称之“下泉州”)崛起为“东方大港”取代了福州港的地位。
(三)
明代,福州港发展到鼎盛时期。这就是姚广孝建议永乐皇帝为郑和下西洋选定长
乐马江太平港为远航母港,太平港成为世界特级军港。以此带动八闽经济文化走
向世界交流。打开八闽沿海港口与世界沟通的全方位航线。太平港驻师只有30年
,然而太平港港口繁荣持续200多年。这期间文石港作为出使琉球的官港。
清代雍正六年(1728),选址琴江建立三江口水师旗营。洋务运动,在马尾创办
船政,福州港成为现代海军摇篮。马尾港开始有了名气。五口通商时期,营前伯
牙磹建立海关。营前海关大楼是宝贵的历史建筑,刚被储某人拆除不久,时人皆
知样式,不难恢复。
由于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失败,福州港进入第三次滑落时期。
(四)
1980年,福州列入全国14个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马尾青州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福州港发生根本变化,新建9个万吨级泊位码头。马尾
港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
1981年、1986年、199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128万吨、284万吨、1000万吨。

【注1】:参见《新五代史·闽世家》
【注2】:黄岐澳、门口澳,同在一地,位于今长乐文岭镇石壁村“布洲”处。参
见《回馈乙》22《长乐黄岐澳崖刻》
高宇彤 1999年4月13日
长乐仙岐显应宫史话

一、兴建
长乐仙岐显应宫供奉勾陈大帝、阮高大王、妈祖、陈太后、陈靖姑诸神,是多种
神像共祀的民间信仰场所。本文仅就天妃而论。
1992年12月31日,长乐漳港镇显应宫管理委员会印发的《漳港“显应宫”简介》
称:“长乐显应宫(即天妃宫、妈祖庙)位于十五都仙岐,创建于宋绍兴八年(
1138)。是里人林宏范等人创建的。”
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登
上湄州岛最高峰“驾云飞升”。
仙岐显应宫建于妈祖飞升后151年。然而“民间信仰的流行肯定还要比宫庙的修建
早得多”。妈祖文化在长乐传播历史如此悠久,究其原因与地缘、人缘、地理环
境、郑和舟师的推波助澜诸因素有关[注1]。
妈祖死后136年,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因给事中路允迪奏请获准,钦赐妈祖
“顺济”庙额,敕封为“专司海岳”之神。民间供奉妈祖的庙宇开始有称“顺济
”。建于1138年的仙岐妈祖庙称“显应宫”,这是蕴涵民间祈望“有求必应,威
灵显应”的深刻寓意,所以此后八百六十余年,显应宫与各时期新的“宫名”同
时兼用而没有放弃。尽管其间随着妈祖不断晋封,新庙号有所产生,如灵济宫。
仙岐的显应宫相当贤良港的灵济东宫简称东宫;仙岐也有西宫。又因后座祀着本
境土谷神,民间俗称东境大王宫。1190年妈祖封号由“夫人”晋“妃”,民间有
称“天妃宫”。清代又称天后宫,有的地方称“天上圣母庙”、“显应宫”等。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至孝宗淳熙十一年(1155-1184),妈祖封号累加至“灵惠昭
应崇福善利夫人”。宋淳熙间(1174-1189)仙岐妈祖庙有曹永福、胡宗道“共舍
官田陆拾余亩以资香灯”。沿海人民祈求妈祖庇佑海晏河清、风调雨顺、物产丰
盈、出入平安,再有此香灯田,创建四十年左右的显应宫此时已初具规模,香火
鼎盛。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晋封妈祖“灵惠妃”,理宗加封“护国助顺协正嘉应善
庆显济妃”。民间俗称妈祖为天妃。在此前后,仙岐妈祖庙既称显应宫也称顺济
庙、天妃宫。
《仙岐柯氏族谱》“续铺天妃宫石板路”记载:仙岐柯氏第二十世柯执中,字有
权,柯谋之子。葬于犀邱龙角峰下。配周山头周氏与公合葬。男良弼公(执中公
之子)于宋嘉定庚辰、壬午、癸未(1220、1222、1223)续铺石板路于天妃宫前
共五十丈。天妃宫前石板路使用338年后,嘉靖庚申年(1560),石料被官府拆作
修拓官寨使用。可以认为,民间信仰妈祖根本没有冷落,只是官方修拓官寨压倒
一切,天妃宫前五十丈路面石料先拆来修建官寨急用。封建官场做事历来总是急
功近利、与民争利、“抢风头”、“不顾后”、“兵过篱笆破”,根本不尊重民
意。
柯执中续铺天妃宫石板路时正届不惑之年。这次是续铺,原来宫前就有石板路,
此时延伸五十丈。后来,儿子良弼成立,执中、良弼父子又与麟应堂、龙宫寺僧
,共同铺设犀邱石板路至旒峰村,两块修路石碑分立在犀邱、旒峰路头(今圮)
。淳佑丙午(1246)柯执中造锦桥桥栏石柱,勒名在马头座。柯良弼协同劝造锦
桥栏,也勒名在锦桥扶栏上。如此记载证明柯氏父子乐善好施,是天妃宫的大施
主。
漳港显应宫得地理优势,在宋代长乐妈祖庙中香火较盛。
宋绍兴八年里人林宏范创建显应宫。淳熙间曹永福、胡宗道舍官田六十亩以资香
灯。淳熙乙巳(1185)里人陈惟大、张涣章建造锦桥,凡十五间,长五十丈,阔
一丈二尺,又于桥西筑海为地以固桥道;上接元祐港水,下通漳港。桥石栏镌刻
锦纹图案,故名锦桥,又名石梁桥[注2]。淳祐丙午造锦桥桥栏。锦桥建设年代
早于福州万寿桥,工艺也显著精致,锦桥的建设标志着仙岐在宋代水陆交通发达
,经济文化繁华。
这一系列建设说明当时漳港正是闽中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热土。仙岐妈祖庙香火
兴旺,信徒络绎不绝的盛况可想而知。
显应宫重建为天妃宫,经两代人协力。
1278年八月乙丑(八月十四日),元世祖制封妈祖,号曰“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
庆显济天妃”,这是统治者利用民间信仰祈求保佑元朝灭宋室于海上,这与民间
祈求妈祖增福消灾,是目的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但因制封妈祖确实把民间妈祖信
仰推上一个新的高潮。妈祖庙纷纷改建、扩建为天妃宫。《仙岐柯氏族谱》又有
生动详实的记载。
第二十三世槐翁,字延世,号晋堂,省元次子也[注3],行一百九十二,宋咸淳
二年丙寅(1266)六月廿六日生,元至正辛巳年(1341)七月初七日丑时终,寿
七十六,葬龙宫山。公为人谨厚,轻财乐施。重修龙宫寺。肇建[注4]显应宫,
捨田七十亩为香灯。仍造井一十四口。建天妃宫[注5】。但未就而卒,三子继成
之。赞曰:忘骄吝而乐施与,尊有爵而爱仁人,“晋堂”之号久而弥馨。配前山
李氏,宋咸淳己巳年(1269)九月初八日子时生,元延祐己未年(1319)十月廿
一日辰时卒于外馆,寿五十一,有随车田二十亩充为祭田。男伯栾(1290-1346)
、善庆(1296-1343)、天璋(1305-1363)。
从上述记载可见,柯槐生长在妈祖备受统治者尊崇的时代。其性格轻财乐施,毕
生投入妈祖庙建设事业。重整显应宫,捨七十亩香灯田,晚年在显应宫基础上改
建为天妃宫,但“未就而卒,三子继成之”。也就是说,这次改建天妃宫的工程
,1341年尚未完竣。由三个儿子续建。长子伯栾卒于至正丙戌年(1346),寿五
十七,“与弟善庆、天璋共成天妃宫,继承先志”,可见天妃宫建成于三兄弟健
在之时而柯槐逝世之后,又说次子善庆卒于至正癸未年(1343)五月廿五日子时
,寿四十七,三子天璋卒于至正癸卯年(1363)。既是伯栾与二弟“共成天妃宫
”,可以认为改建天妃宫(显应宫)于1343年五月之前完竣。
柯“善庆”,取名于妈祖封号褒词。
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1296)三月十五日,柯槐次子出生,取名“善庆”,有趣
的是,“善庆”正是妈祖封号褒词之一。此事也象征当时仙岐乡亲对妈祖信仰殷
切虔诚之至。果然在善庆有生之年完成了两代人改建扩建天妃宫的愿望。
柯执中,单传良弼。良弼传子柯适,即省元。省元子二:柯存(存翁)、柯槐(
槐翁)。柯槐子三:伯栾、善庆、天璋。柯家几代人潜心妈祖庙建设,甚至有以
妈祖封号“善庆”为名字者。这段史实的确是宋元时代长乐沿海人民虔诚信奉妈
祖的精辟浓缩的生动反映。
长乐仙岐与莆田贤良港的妈祖庙,同是东西两宫的规制。
宋祥兴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忽必烈制封“泉州神女”曰“护国明
著灵慧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并赐额“灵慈宫”。妈祖家乡莆田湄州湾贤良港码
头就有灵慈东宫与灵慈西宫。长乐仙岐按贤良港规制,也重建有东西两座妈祖宫
,天妃东宫即以显应宫重建,天妃西宫现亦恢复。
莆田忠门贤良港,是妈祖祖籍地也是诞生地,世祀祖祠尚在。明永乐十九年(14
21)祠坏,地方官奏闻,朝廷钦命太监到港主持整修致祭。清代祀典:“天后本
籍宗祠令地方官春秋二祭”。这些史实证明明清两朝确认天后祖祠和妈祖诞生地
的历史文化地位。就在贤良港海岸有古码头,全长六百米,石阶和系缆石早被磨
损光滑。1974年忠湄轮渡文甲码头建成之前,贤良港是通湄州岛必经渡口,也是
千年来对外贸易商船泊位。码头东西两端各建有一座妈祖庙,分别名“灵慈东宫
”和“灵慈西宫”。东宫的大门有一对宋代的瓜楞形连础石柱,宫旁有一口宋井
,井圈口镌刻八卦图案。
仙岐天妃宫也是东西两宫规制,东宫旁也有一口宋井。在等级规制森严的封建时
代,如此特别相同的建制说明,仙岐与贤良港两地圣缘深远,历史上关系特别密
切,同时看出仙岐天妃宫在所有“分灵”妈祖庙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长乐沿海“前繁荣时期”因原森林防护生态破坏而开始衰落,但妈祖信仰不衰。
宋代(960-1279)319年,前300年间长乐沿海比较安定繁荣,原始森林保全比较
完整,森林防护之下的良性生态,基本能够抗衡台风海啸自然灾害。公元1200年
之前,可视为长乐沿海“前繁荣时期”。
南宋末年,倭寇乘兵燹之乱,在长乐肆虐。倭寇空船而来,满载而归,所到之处
烧光,抢光,抗拒者杀光。选择优质原始森林砍光,掠夺森林资源。因此,长乐
沿海自然林的连贯“林相”开始“破缺”。
元朝统治88年间,鲁尔花赤(地方统治者长官)任意强令毁林植草业牧,沿海林
相更加受到严重摧残。明代禁海政策自毁海军,倭寇大肆作乱。尤其嘉靖之后倭
患频仍,沿海森林防护的生态环境基本破坏,自然森林生态抵御自然风沙灾害的
抗衡防线完全瓦解,沿海开始出现风沙为害的记载。比如《仙岐柯氏族谱》载“
嘉靖庚申(1560),因沙压,又有倭寇,遂迁十三都鹤岭兜庄后园”。铜山高氏
因沙压而由东山内迁到流水。这些史料说明,嘉靖年间开始,因倭寇作乱和“沙
压”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人祸加上天灾,长乐沿海生存条件日益恶化,部分居
民开始向“内地”迁徙。
郑和实践航海,传播妈祖信仰,郑和也被后人神化为航海保护神。
郑和率领举世最强大的海军舟师,高擎“大明国统兵大元帅”的幡号,奉旨航海
,驻师长乐太平港伺风开洋,永乐十年(1412)太监正使郑和同官军奏建长乐南
山天妃行宫。期间修建晦翁岩、文石、洋屿、仙岐、港尾等各处天妃宫庙。郑和
率领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舟师大小官船都供奉妈祖香火,成为向世界传播妈祖文
化的天使。在信仰者心目中,妈祖是意念中专司海岳之神,郑和则是现实生活中
普渡众生出洋谋生的航海大臣(大神)。郑和身后,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其纪
念与尊敬,何止晦翁岩三保石像、洋屿云门寺郑和像、猴屿和浮岐院里等地都建
“三保坛”供奉郑和像。
在仙岐天妃宫,人们把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
保、杨真、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真、王衡,通番使(翻译官),经艺术塑造一
组“航海大臣”的群像,与妈祖群像同殿安祀于西厢东厢两龛,创造郑和与妈祖
同殿两厢并祀的海神供奉规制,把郑和神化到与妈祖并列的崇高地位。纵观中国
乃至世界航海史,唯有郑和堪得享有如此崇高至极的尊荣。这是仙岐人民,福建
沿海人民以恢宏深邃的睿智与大胆创新的精神,为世界妈祖文化信仰作出的突出
贡献。推祟郑和为“航海大神”,充分体现全世界信仰航海文化的全体“选民”
的共同心愿。仙岐显应宫埋而复露,妈祖神迹隐而复显,地下天妃宫别称“蝴蝶
寺”这段旷世佳话发生在郑和远航母港所在的中国长乐市,天道有徵,这一切都
不是偶然的。
可以认为这组塑像是在郑和航海之后,至1490年前后,其间某次重修时塑造的。
这期间仍是仙岐妈祖庙香烟鼎盛时期。1503年前后,后座大王宫已废,而前座天
妃行宫尚存,依然是沿海人民托付生存与生育庇佑的精神依赖。
明弘治庚戌(1490)知县潘府改显应宫后堂立为十五都“凤岐书院”,有当地郑
孔明子弟等就读其间。明弘治十六年(1503)修县志时调查,后殿大王宫已废,
前座天妃行宫尚存。可见长乐仙岐民众对妈祖信仰比对大王宫土谷神的信仰更加
连续不断。尽管倭乱的破坏,迁界的自毁,风沙灾害的威胁,天灾人祸交加煎逼
,也没能迫使沿海人民放弃航海文化的信仰,仙岐天后宫香火仍盛,从未凋零。
仙岐濒海,东邻滋澚,为倭寇出没要冲,倭寇屡犯。清顺治初,长乐兵祸频仍。
《长乐县志》载,公元1665年倭寇又犯,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清初迁界,人为
造成沿海三十里荒凉冷僻,甚至自毁繁荣的愚昧,这是今人无法体味到的惨况。
人文史料损失更是无法补救的遗憾,也因此造成一些村庄姓氏源流本未倒述。明
明长乐县是“发祥祖地”却只记得后来从某地(回迁)而来。其实是回迁而来的
只是极少部份,更多的从长乐迁出之后“数典忘祖”(数迁而忘祖地)了。

二、淹埋
显应宫埋没于1852-1853年。
仙岐显应宫的埋没,有其特殊的情形。沿海别处的妈祖庙祀有因逃避倭乱与迁界
时期的递迁递复而兴废无常,而仙岐显应宫却被沙压埋没,与世隔绝,这是独特
的典型现象。
历史悠久的显应宫,历经多次修建,题名碑当然不只一块,可惜在每次经历废颓
期间,残碑断碣被挪作他用,大部散失无觅。今人只见一块道光廿一年(1841)
重修碑,当时俗称东境大王宫。这是显应宫埋没之前,最后一次重修。时人中尽
管耄耋老人自幼听其祖辈口碑,都说未曾眼见这座辉煌七百年(1138-1841)的航
海文化道场。有的老人亲闻其祖辈传述前人故事,说某处地下埋着古宫,推算起
来古宫埋没于咸丰年间。今人很容易检索到道光廿一年至咸丰年间所有的灾异。
民国《长乐县志》卷之三大事志?灾祥附(P59-60)记载:道光十八年戊戌,瘟疫
大作。二十九年己酉,冬疠盛行。三十年庚戌除夕,大雪。咸丰元年辛亥(1851
)正月朔,日有食之。秋冬之交,吐泻大作。二年壬子夏,风灾。三年癸丑六月
十九日,大风雨,损禾稼,至七月初一始霁。南向垣墙损坏者十有八九。未几,
延平变起。四年甲寅五月初三日,大雨倾盆,太平桥栏被溪水冲折,桥下塘坏,
水淹司马第下马道人家,低者有八九尺,高者亦有尺余。五年乙卯,春夏不雨,
早晚稻绝收,遍地皆种红薯。秋,薯虫遍生,大如拇指,薯叶被食殆尽。先是,
天雨豆,次日豆皆变成虫卵,以致蔓延,冬至以后,变为蛾,缩若花生仁,土人
煨而食之,味甚甘香,种遂绝。是岁大饥,谷价每挑三千六百文。八年戊午,彗
星入文昌宫。十年庚申,有彗星射紫薇垣。十一年辛酉,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同治二年(1863)之后不必录了,因为显应宫已在十年前湮埋了,1852年风灾和
1853年大风雨,显应宫被埋没。
人们都可以参与研究上述时期的灾异。道光廿一年之后,首次风灾出现于咸丰二
年(1852)。咸丰三年六月十九日大风雨,持续至七月初一,前后十三天,南向
垣墙损坏百分之八十多。正是1852年风灾和1853年大风暴雨灾害期间,风旋沙扬
,把显应宫大部湮埋了。在风灾过程,回南转北,反复折腾,猛力的旋风先把瓦
片掀抛精光,风挟沙飞,跟着气流压埋了古宫。气流的作用使其间留有大小不一
的气窝,这给大部分泥塑提供安全容身之处而完好保全等待重见天日。其中有着
科学道理,好像(其实不是)诸神真能“一手遮天”。以后每逢风沙逐渐壅成沙
丘。民国初,沙丘壅高出地面六米左右。抗日战争时期炮台设在上面。炮台废了
,乡老看见沙丘上长着一株胡颓子小树,每次风起沙扬,小树就被“沙压”埋上
一段,沙丘就是如此不断增高。农业合作化期间,国家农业部从越南引进木麻黄
种籽,东山与长乐等县沿海人民成片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沿海良性生态
逐渐恢复。

三、重光
“沙压”灾害根治了。但是,仙岐显应宫头上仍旧覆盖着一层楼高的沙帽子。
1992年,显应宫埋没140年后。
6月21日国务院批准长乐国际机场建设计划。6月22日农历五月廿三,仙岐村民在
“东宫”挖沙平整宅基地时发现“气窝”,挖出泥塑马头,又挖出“愿愈应”木
匾。总共出土妈祖和巡海大神等神像五十余尊,古钱币、祀具、祭器等数十件,
嘉庆年间“愿愈应”木匾一方。出土神像雕塑艺术高超,神态端庄慈祥,衣饰金
碧亮丽,衣褶柔顺自然,面部表情栩栩如生。灵蛙神奇兆瑞,硕蝶千里“题缘”
,妈祖增添神绩,盛世佳话欣传,人们奔走相告,埋存地下140年的古宫出土了。
中共漳港乡委员会书记林道维把长乐历史文化和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看问题,请
来专家鉴定。经过专家们的缜密论证:“显应宫”是我国出土文物中又一罕见的
宝贵发现,具有科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价值。是研究长乐
沙滩海岸变迁,特别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史迹的稀世史证。
1992年7月,长乐县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委托漳港镇和仙岐村组成保护文物托管小组
,负责显应宫的保护和管理。据此,10月21日成立显应宫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
1993年1月3日显应宫重建工程动工,在一片鼓乐声中,邱仁魁、陈和锬、林道维
等为“显应宫”奠基揭碑培土。1993年4月开始规划设计重建。由于海内外妈祖信
仰者鼓舞升平,香火持续旺盛,各地香客纷纷捐资。1992年6月至1996年10月集资
1600多万元,平均日进万元,重建工程财源充足。
显应宫重建工程占地16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原遗址保持旧标高
,作为地下宫。神像、柱础按原状安位,以供研究观赏。总平面布局中轴线突出
,左右对称,严格遵从中国传统的庭院殿堂模式,前立照壁,依次建有牌坊、山
门、将军殿、天妃殿、大王殿等。天井左右钟鼓楼,两翼配殿对照,回廊绕院,
后院角楼对应,观望有情。整体设计主次分明,跌宕起伏,庄严整齐又富变化,
气势恢宏。第二期工程在宫前拓展10000平方米,建设花圃、停车场、1500平方米
的综合楼。古宫新宇相映成趣,俨然一组足具地方风格和古代建筑艺术的民族特
色建筑群。重建“显应宫”为中国长乐最终建成举世向往的滨海旅游城市长乐市
增添一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1997年10月8日,漳港镇政府开始申请显应宫重点
文保单位。

【注1】见长乐妈祖文化研究会首任理事长林耕《长乐妈祖文化渊源考》
【注2】锦桥对研究福州沿革史交通史诸方面的文物和学术价值不可替代。1975年
“农业学大寨”时拆毁,石料用于三营海堤砌筑护坡。参见《长乐市志》791
【注3】宋理宗宝祐丙辰(1256)省元柯适之次子。唐宋科举之制,各州县贡士至
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之,谓之省试,第一名为“省元”。
【注4】实是重建或扩建,并非始(肇)建
【注5】:在显应宫基础上重建或扩建,顺时应世而称天妃宫;因为1190年之后民
间已称之天妃(皇家封妃)的妈祖,1278年八月又被元世祖忽必烈制封为天妃。
【注】本文参见《回馈·乙》6-17。

高宇彤 1997年9月初稿 2006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修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4-19 07:01 , Processed in 0.0910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