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團理事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動

港尾衙 妈祖墩

2017-2-3 11: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1| 评论: 0

摘要: 港尾衙 妈祖墩 港尾衙与“东涧” 港尾衙,宋代前后是运司衙门分设的机构所在。港尾衙名称老少皆知。衙屋坐北 朝南,建筑物已圮。地基尚存,即今五福大帝庙西旁。 唐时“东涧”,宋初白马王庙,嘉庆改建五福大帝庙。 ...
港尾衙 妈祖墩

港尾衙与“东涧”
港尾衙,宋代前后是运司衙门分设的机构所在。港尾衙名称老少皆知。衙屋坐北
朝南,建筑物已圮。地基尚存,即今五福大帝庙西旁。
唐时“东涧”,宋初白马王庙,嘉庆改建五福大帝庙。
衙厝东偏古迹,几经兴废。新宁县时乃是“东涧”(东西南北中“五涧”之一)
,未知所祀是何神祇。宋初祀王审知,称白马王庙,明嘉靖毁。之后复兴。嘉庆
重修,祀五福大帝,远非“鼎建”;2002年重修时拆下杠樑写有嘉庆某年“重修
”。1958年破除迷信时捣毁泥塑神像。1968年整修瓦顶,用做农业“专业队”队
址。专业队是龙田大队郑礼光当支部书记时创办的,耕地三片:港尾衙若干亩,
衙南毗连文武砂60亩,东苑墩20亩。2001年台风“回南”刮倒队址。2002年改建
钢筋混凝土,深一进,面阔五间,三个神龛:中祀五福大帝,东龛“玉封齐天府
”祀齐天大圣,西龛玉封探花府祀三田都元帅。
命带“魁尊”,鬼神见我无处踉跄。
1958年砸烂神像之后,即有就近农业生产队作为早晚稻收成场所。村主要干部郑
君,不怕鬼不信邪,休息时双脚摊开“八字马”说评书故事消遣,很受公社社员
欢迎。他戏说“我命带‘魁尊’,百神都要怕我避我,无处踉跄”。夸口才几日
,一天晚上在五帝庙看管谷子睡着,醒来时自己不是睡在床上,而是倒在地下,
被子和塑料膜(作睡席用)飞到庙外去,心里一惊,一阵凉意,得病一场。卸任
后自己说出此事。人吃五谷,谁人不病;很多事出偶然。
1963年,集体出钱给五福大帝“谢神祈福”,此后早稻插秧完成和夏收秋收之后
,每年三次“做福”。农历八月廿三“玉封探花府田元帅”千秋华诞谢神演戏。
远近百姓备礼供奉一百多席。农家通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990年代之后多
为祈求出境平安,五谷丰登与否不再是普遍的主题了。

金瓜地“会浮”
“双龙居万户,文武造塘门”,当地谚语果然说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相隔45年间两度围垦文武砂工程。前后两道海堤像两条巨龙镇住海潮。2004年末
文武砂镇5932户20390人。虽不及万户,总有六千户。两句谚语都兑现了。
港尾衙“长福塘”之外就是茫茫大海,文武砂筑堤围垦之前,每天海潮起落,海
浪舔着“长福塘十八埭”。人们在港尾衙观潮,即使风平浪静也能看到千层海浪
排空、万朵浪花拍岸。只要八级以上大风,便是波浪滔天,轰轰隆隆,雷霆万钧
,风涛大作,几十里外的航城东关都能听到海浪呼啸的响声。每当大潮,港尾衙
西侧福船洋与官塘洋经常受淹。
民间传说港尾衙是“金瓜穴”,这颗“金瓜”会随着潮水起落而“浮沉”。港尾
衙地势不甚高,可是大潮怎么也淹不到,说来奇怪。这是什么奥秘呢?原来从这
里伸向五个方向建筑海堤,海堤分别伸向沙京塘、鸡角磹参知塘(三司塘)、洋
下仙桥(新桥)、港尾村、东山(今文武砂农场三站处)。我们以摊开五指的手
背作比方:五个手指比作向不同方向伸展的海堤,又形容瓜藤;隆起的手背比作
港尾衙这块浮地,又形容金瓜。汹涌澎湃的海潮一经港尾衙海堤枢纽制服,海浪
跳跃力减弱,很难爬上港尾衙。当然这里比周围平原标高肯定略高,在广阔的平
原缓缓锥托起港尾衙这块硬质地,虽然没有突兀之势,但毕竟是高处。所以早在
新宁县之前这里就是运司机构驻地之一。

港尾街
港尾村历史悠久,是十一都11个村之一。
港尾街无愧一条古街,但排名却落在第26名之后。因为只是“过境街”。
港尾街自然村,位于港尾衙进西一华里。现属古槐镇龙田村民委员会,坐落在龙
田村“元明东境”(元明东境与元明西境都在古新宁县县衙遗址内)之东三华里
处,平原隆起的地方。从龙田村到港尾街要横跨旧福北线和新福北线两条公路。
港尾街的村名坊,临新福北公路而建,楼阙式牌坊,颇为壮观。
正面向路,坊柱联曰:港集睿智 一代丰碑光长邑;尾图远猷 千秋伟绩耀南阳
。横披:万象生辉。
背面向庄,坊柱联曰:风月无边 晴空东望三千里;江山如画 秀气西来数一坊
。横披:旭日中天。
港尾街居住陈姓人家130户,只知追溯至克字辈,递传至今仁字辈,不过400年历
史。郑姓人家37户。
港尾街,古代是大埠头。陈郑来居之前,官、郭、董、唐、林、范、石、龚、施
、游诸姓杂居。埠头中心区域即今一片旱地,俗呼“妈祖墩”。“墩”即平川隆
起的“浮地”。妈祖墩是古代港尾繁华区。
妈祖墩之东有白马王庙遗址、港尾衙和衙店故址。之西“东苑宫”故址,今称宫
边、东苑墩,古时居民以龚姓为主,故址早已改为水稻田。之南“南苑墩”又称
“施前园”,古时居住施姓、游姓为主;南苑墩简称南墩,就是现在居民点。妈
祖墩北望十一都雁藏(雁塘村),明代称“郑屯”,一度是官府市舶司的屯仓地
方。
港尾衙的繁荣依随着古槐的繁荣。古槐自古是运使衙门、榷货衙门所在,港尾是
其分支前沿机构驻地,所以港尾街是古槐繁荣的触角,与古槐一样文明较早。有
说北墩风水被“榷老”所破,不知所以然;其实是经不起几次倭乱洗劫而衰落。
明嘉靖之前,“北墩三酒榷,南墩三书斋。”港尾衙石板路直铺至元明东境,接
入官道。两旁衙店接连,酒旗相望,弦诵之声不绝,可以想见文明程度。可惜陈
迹无存。宋代妈祖宫也已早圮。

港尾妈祖墩
传说港尾有宋代妈祖宫遗址。今天才到实地考察。
港尾衙妈祖庙创建比较早,称妈祖婆祖庙。一个青年女子怎称“婆”呢?足见沿
海人民对海神的顶礼崇拜。妈祖祖庙在莆田湄洲湾贤良港;港尾妈祖也称“祖庙
”,只能说明较早分灵长乐。到底多早呢?可能与仙岐供奉妈祖不相上下,大约
在妈祖“飞升”之后百年左右,大约在宋治平(1087-1093)间。而今古迹唯余瓦
砾园和引人追思的古地名“妈祖婆祖庙”、“妈祖墩”。弘治《长乐县志》失记
,后志有追记,可见弘治之前废圮过。
妈祖墩,从港尾街居民区向北不及一华里有一处旱地,高出四周水田约60公分。
面阔大约六扇五间,前后两进深,这地盘便是妈祖婆祖庙遗址。
一对夫妇在妈祖墩园地里为作物松土劳作。大嫂手握锄头,把锄板在畦沟一拖一
刮就露出原来妈祖宫大殿铺的地砖“红土‘斗底砖’”。她比划着介绍某处是大
殿、某处是天井。指着南邻一坵水田说,这里是祖庙的前院,在围墙之内,地势
比大殿低五级台阶。
村民陈清香站在这块旱地北缘中间,传述前人的话:妈祖宫坐北朝南,靠北这一
列是神龛三祖殿,中间神龛妈祖总殿供奉妈祖婆林默娘,东边神龛供奉本境土谷
神,西边神龛“毓麟宫”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
港尾“妈祖婆祖庙”在古代可算相当的规模。笔者与陈海官踏步测量,20米宽、
40米深。据乡老口碑是前后两进六扇五“倒朝厅”,中间环廊,露天庭院,前埕
,后滴水,四周风火高墙。前面围墙之前一块埕地,目下是水田,宽20米,深约
9米。
巨大的廊石、天井条石、历次重修题名石碑,在大跃进年代从地下挖出,运去修
桥,抛填桥墩基础。
可想而知,古代港尾街妈祖庙香火随着港尾衙和港尾街的荣衰而兴圮。“信奉妈
祖,不怕晕船”“妈祖还怕晕船吗?”至今仍是当地乡亲爱讲的俗话。

高宇彤 2005年5月30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小黑屋|Archiver|福建社團理事會

GMT+8, 2024-3-29 20:41 , Processed in 0.1094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